合肥沃瑞眼科医院
咨询热线

400-038-6800

当前位置: 合肥沃瑞眼科医院 > 沃瑞资讯 > 行业资讯 >

2021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部署五大工作重点!

2021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部署五大工作重点!

合肥沃瑞眼科医院
2021-02-09 14:18:02
628
北京召开2021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对2021年医疗管理工作做了五大工作重点部署,下面合肥沃瑞眼科医院小编将具体内容整理,一起来看!

  北京召开2021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对2021年医疗管理工作做了五大工作重点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党组书记在会上强调,要牢牢把握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他针对实现公立医院“三个转变、三个提高”、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体系、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指示要求。下面合肥沃瑞眼科医院小编将具体内容整理,一起来看!


2021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部署五大工作重点!


  此外,他特别强调要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好相关医疗服务的保障,提高核酸检测的能力、效率和质量,严格做好院感防控,认真落实疫苗接种的医疗保障工作。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对2021年医疗管理工作做了具体部署。


  一、坚持疫情防控和日常服务相结合


  发热门诊管理。务必2小时内报告病例,4—6小时内回报核酸检测结果,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査。


  定点医院管理。指定综合力量强、管理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医院,严格落实“专院区病区,专门收治”“专设施设备,专门使用”要求,人流、物流、空气流实现物理隔离。


  核酸检测能力。在保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和县域内1家医院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基础上,分大区储备可移动的核酸检测实验室,充分发挥第三方实验室力量,确保局部疫情发生时能随时调用,并尽可能划大“包围圈”,将可能的无症状感染、密接、次密接“一网打尽”。


  院感防控。坚持“零感染”目标,坚决防止院内感染事件发生。


  医疗救治。坚持“四集中”、坚持中西医结合,坚持前期行之有效的做法,加强组织协调、医疗力量调配和医疗设备配备,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疫苗接种医疗保障。严格落实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护力量在接种点值守要求,切实做好接种后留观和随访服务,确保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疫苗接种异常反应。


  疫情信息报告。强化疫情监测预警,确保疫情信息及时准确报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瞒报、漏报、迟报疫情信息。


  人员培训演练。要围绕病例发现、报告、隔离、规范化诊疗和核酸检测、院感防控、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等开展全员培训,组织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模拟演练,提高基层诊疗能力和水平。


  医疗服务保障。要做好假期值班值守,发热门诊、急诊、呼吸科等重点科室24小时值守。要切实维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同时,组织做好日常医疗服务工作,特别是血液透析、放化疗、孕产妇、儿童患者的就医需求。


  二、坚持存量改革与增量发展相结合


  一手抓存量改革,深挖现有资源潜能。一手抓增量发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延。


  抓存量——


  区域协同。加强慢性病分级诊疗管理,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和通道,制定区域医疗服务体系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逐步构建整合型服务体系。


  机构协同。持续推动医联体建设,加强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网格化布局管理,落实“分区包段”要求,共享检査检验、消毒供应等资源,逐步建立医疗机构间资源共享、错位发展、分工协作模式。


  专科协同。针对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推动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和查房制度。探索心脏中心、神经中心、肿瘤中心等综合学科发展模式,促进专科协同发展。


  人员协同。鼓励药学、护理等团队参与多学科联合诊疗,推进居家社区药学服务、居家护理服务,推动医、药、护、技四支队伍的协同发展。


  抓增量——


  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要制定“十四五”建设方案,推进委省共建试点,启动第二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一院多区发展建设。研究出台引导大型公立医院一院多区发展的政策,既要控制单体机构规模扩展,又要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倍增、区域布局协同发展。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研究“十四五”期间的建设规划,推动临床重点专科群建设。探索标准化建设评估方法,建立以能力、质量、安全、效率为核心的评估体系。


  三、坚持深化改革与改善服务相结合


  重点从“三加强、三推广”入手,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三加强”——


  加强诊疗行为管理。建立诊疗指南、技术规范和临床路径等数据信息库,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质量管理,促进合理医疗检查。


  加强合理用药管理。继续加强用药监测和合理用药考核,做好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重点监控药物等临床使用管理。加强药师队伍建设,完善药学服务相关规范。


  加强医用耗材管理。结合行业作风建设、耗材集中招标采购,指导医疗机构提高临床应用规范化水平。同时,要巩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成果。


  “三推广”——


  推广新模式,将预约诊疗、日间手术、多学科诊疗、一站式服务等服务模式常态化制度化,继续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


  推广新技术,鼓励高水平医院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研发、使用、推广新技术,促进和规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转化。


  推广新手段,以智慧医院建设为目标,加快信息系统整合集成,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和远程医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发挥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提质增效作用。用医疗服务的新模式、新技术、新手段,为患者提供看病就医的新体验。


  四、坚持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


  事前——


  一方面要完善四类政策。机构管理政策。修订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明确办医新业态准入标准与流程,加强互联网医院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命名、科室设置等,强化依法执业意识。专科管理政策。完善诊疗科目名录,加强登记管理,明确临床专科建设发展与能力标准。人员管理政策。做好《药师法》制定和《执业医师法》修订,加强队伍建设法律保障。技术管理政策。加快出台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管理条例,启动基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伦理性四个维度的技术评估。


  另一方面要把好准入。机构准入。要制定“十四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严格落实医疗机构管理相关标准与要求。人员准入。稳步推进医师资格考试改革,继续组织好短线医学专业加试,全面实施计算机化考试、固定合格分数线、“一年两试”试点等,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技术准入。以限制类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为重点,动态调整限制类技术目录,完善省级限制类技术质控平合建设。


  事中事后——


  加强监管,重点要发挥好绩效考核、评审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一要持续推进绩效考核。二要持续推进医院评审评价。三要持续推进电子证照管理。大多数省份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证照申领率超过了90%。下一步,要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定期考核等工作,推动信息化从准入环节向执业环节延伸,提升医疗行业综合治理能力。


  五、坚持保证质量与提升效率相结合


  医疗质量与安全——


  在建设好各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的基础上,要加强省级、地市级质控中心建设。持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以单病种质控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质量管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持续加强“平安医院”建设。


  提升服务效率——


  要落实“急慢分治”要求,推进日间手术、日间放化疗等服务模式,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进一步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效率。


  2020医疗管理“成绩单”


  1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以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十大类指标作为分级诊疗评估核心指标,对2019年各省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效果进行考核排名,排名前五的省份为上海市、广东省(并列第一)、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湖北省。


  全国118个城市规划建设607个城市医联体网格,在567个县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


  2提升县医院服务能力


  全国整体县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方面,85.8%的县级医院达到了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要求,29.8%的县级医院达到推荐标准。


  全国贫困县县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方面,78.8%的县级医院达到基本标准要求,较上年增长6.5个百分点,174家贫困县县医院能够达到60%以上推荐标准,超过648家贫困县医院获评二级甲等医院。


  3持续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3000余家二级公立医院和2400余家三级公立医院参加2019年度绩效考核。多个省份绩效考核工作组织较好,数据质量较高,并综合运用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财政拨款、等级评审、学科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要依据。


  4不断改善医疗服务


  目前,全国有7734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建立预约诊疗制度,3077家二级及以上医院提供门诊多学科联合诊疗服务,2409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开设日间病房或日间治疗中心。二级及以上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5分和90分,连续4年稳定在较高水平。


  5加强互联网诊疗与互联网医院管理


  截至2020年12月,全国30个省份均已建立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建成1100余家互联网医院,逐步建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医疗服务模式。远程医疗县(区、市)协作网覆盖率已达88.46%。


  6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


  要求各地针对性提升院前医疗急救转运新发突发传染病服务能力。申请中央财政补助,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项目中设立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支持中西部省份购置负压救护车及急救设备。开展多部门合作,联合工信部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呼救定位试点,联合公安部健全完善交通事故救援救治网络,会同交通运输部研究在交通运输场站建立应急救护机制。搭建全国院前医疗急救工作信息管理系统,起草院前急救相关技术标准和指南。


  7布局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十三五”期间,儿童医疗资源供给进一步优化,每千名儿童床位数从2.05张增加至2.22张,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从0.54名增加至0.78名,完成2020年目标。


  儿童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儿童医疗服务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儿科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上调10%~60%,儿科医务人员工资水平年均同比增长7%左右。儿童季节性疾病和重大疾病诊疗能力进一步提升。


  8拓展麻醉医疗服务


  2020年全国麻醉医师数量已达到10万余人,提前完成《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意见》中2020年的目标。


  于2018年启动分娩镇痛试点工作,并委托第三方从试点医院分娩镇痛率、专职分娩镇痛麻醉医师占比、分娩镇痛收费政策、医院推动开展分娩镇痛的激励政策等方面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从评估情况看,北京、天津、河北等省份试点工作开展较好,尤其是天津、广西和新疆兵团所有试点医院椎管内分娩镇痛率已大于40%。


  9推动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


  至2020年,各地医疗机构、医师和护士能够通过电子化注册系统申领电子证照,从而实现电子证照管理模式。截至2020年12月31日8时,全国电子化注册覆盖率已近100%,电子证照申领同步推进,电子证照申领率超过95%。


  10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情况监测


  “十三五”期间,我国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0.34%下降到7.3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41.70%下降到38.0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45.60 DDDs下降到41.48 DDDs。


  我国主要耐药菌的检出率多数呈缓慢下降趋势,整体耐药情况稳中向好,但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持续呈上升趋势,2020年其上升态势得到缓解。


  11推动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国卫医发〔2020〕3号),部署为期半年的医疗机构废弃物专项整治工作。


  12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建设


  截至2020年12月4日,河北等20个省份符合所有三级综合医院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要求;仅西藏1个省份满足所有二级综合医院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要求;仅16个省份的部分传染病专科医院具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


  13开展第一批重点监控药品临床应用监测


  2017~2019年,全国各省份的20种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临床用药金额均呈现下降趋势,2017~2018年金额增长率为-24.0%,2018~2019年金额增长率为-22.2%,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1%。2017~2019年,全国20种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临床用药金额占西药份额从9.0%下降到4.6%,各省份用药份额均呈现下降趋势。


  14开展儿童重大疾病救治保障


  将常见的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10个病种纳入救治管理体系。截至2020年底,已将11.9万名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患儿纳入到管理体系。


  15推动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指导规范(试行)》(国卫办医发〔2017〕15号),要求救助资金执行每年两次的核销制度。根据制度建立以来各地卫生健康委疾病应急救助已使用资金与财政拨款的比值计算资金使用率,最高的是广东、重庆和北京。


  16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治


  建立完善农村贫困大病患者医疗救治及保障的工作机制,持续加强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截至2020年12月22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已入院或签约人数占确诊患者数的平均比例为99.39%,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人均平均费用为2.06万元。


  17推进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十三五”期间,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组织体系和指标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级质控中心数量增至42个,省级质控中心增至1400余个。


  18评审评价引导医院科学发展


  2018~2020年,各省共制订发布20余份医院评审标准或评审细则,评审三级甲等医院256所,三级乙等医院113所。在各省工作的基础上,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为进一步推动和发展医院评审工作奠定了基础。


  19推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


  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积极建设省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已实现对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进行信息化管理。


  20持续推进平安医院建设


  全国涉医刑事案件和医疗纠纷数量连续8年双下降。


  21无偿献血工作稳步推进


  “十三五”期间无偿献血总人次达7361万,采血总量达1.247亿单位,较“十二五”分别增长17.0%和18.1%。“十三五”时期(前四年),血液釆集人次和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3%、4.5%,高于“十二五”期间(前四年)的1.9%、2.4%。2020年无偿献血人次达1545万,釆血量达2622万单位,较2015年分别增长17.9%和18.8%,千人口献血率从2015年的9.4提升至11.2。固定献血者比例由2015年的35.73%增长到2019年的40.64%。


  22无偿献血者及亲属省内用血费用直接减免


  目前,27个省份实现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在省内医院用血费用直接减免,累计减免16.5万人次免金额1.97亿元,接入医院超6400家。


  23推动落实《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020年是贯彻实施“十三五”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南省、广东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本地区“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注重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加强临床护理管理,积极发展老年护理,有效推动护理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24推动落实老年医疗护理


  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加快推进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发展,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供给,精准对接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


  25推动全面眼健康


  “十三五”期间,全国眼健康事业发展取得较快进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纳入国家战略;白内障复明工作进入良性发展阶段,2020年我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CSR)超过3000;全国防盲治盲管理体系、技术指导体系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26提高发热门诊“哨点”敏感性


  截至2021年1月18日,全国共有7576家医疗机构在系统中开通了账号,6890家开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上传有效数据,5660家医疗机构持续上传数据,平均数据达标率96.81%,平均数据持续传输率74.68%。


  27开创行风建设工作新局面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2020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国卫医函〔2020〕192号),从加强行风建设工作组织领导、严厉打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行为、弘扬行业新风正气、改革完善制度等方面,就行风建设作出工作部署。


当前位置: 合肥沃瑞眼科医院 > 沃瑞资讯 > 行业资讯 > 2021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部署五大工作重点!
付玲玲
付玲玲

合肥沃瑞眼科医院院长

-----------------------

付玲玲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安徽省第三届“江淮名医”,从事眼科工作30年,国内较早(2005年)开展激光手术治疗近视的手术专家;治近视及其它眼病近10万例。
一家“专注治疗近视”的眼科医院!
*
*
温馨提示: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我们将为您及时预约